走路上逮住一个人问:刚吃的啥?
回答说:豆汁焦圈,那是北京人。
回答说:热干面,那是武汉人。
回答说:煎饼果子,那是天津人。
回答说:粉丝生煎,那是上海人。
回答说:三鲜焖子,那必须是咱大连银~
有人说:上世纪60年代以前,大连的复兴里就是大连穷人们欢乐的天堂。街头小吃琳琅满目,如:炒焖子、萝卜糖、海凉粉、糖稀、梨膏、油炸糕、煮元宵、油炒面、冲藕粉、水果糖、烧鸡、烤鱿鱼、波螺、毛蛤、天津萝卜、糖炒栗子、爆玉米花等...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最受追捧的美食也只有焖子了,对于焖子的记忆,是学校门口不小的焖子摊儿,走过路过的人,都要在那停一停,那时焖子五毛一碗,摊子边都是人。
煎焖子那口大锅从来都不停歇,呲啦啦的响,一会儿焖子就炸出了嘎巴,蒜汤儿,麻酱,经大娘手那么一hé,味道就可以呈现的相当的足,和焖子最配的是啥?当然是铁叉啦!用大连话说就是:“歹焖额的擦额”。用着铁叉吃焖子,味儿绝了~
此武器必须具备以下特长:
材质:铁丝。主要特点是硬度适中。
大小:不点儿。成年女子手掌的长度吧。主要为了省料,以及方便你一次叉一小块。
形状:头是两股,拧到中间汇成一个主柄。
特征:整个叉子,没有一处是尖的、露头的铁丝!因为怕划到咱的嘴咱的手呀!
关于焖子的传说相传一百多年前,有门氏两兄弟去烟台晒粉条,有一次刚将粉胚作好,遇上了连阴天,粉条晒不成,面胚要酸坏,情急之下,门氏兄弟将乡亲们请来用油煎粉胚,加蒜拌着吃,吃后异口同声说好吃,有风味。
于是便帮门氏兄弟支锅立灶煎粉胚卖,人们都说好吃,但问此食品叫什么名,谁也说不出。其中一智者认为此品是门氏兄弟所创,又用油煎焖,就脱口而出叫“焖子”。
后来烟台人闯关东,焖子也传了过去。从此大连又多了一道美食!
大连焖子焖子传到大连以后,原料也发生了变化。大连周边地区广种高产的地瓜,大连银将地瓜加工成淀粉,做出的焖子,外焦内嫩,盛在碗里,加进佐料,很合大连人的口味,也成了大连的特有小吃。
做法:用粗制地瓜淀粉做原料,将淀粉加水加热打冻,将冻切成小块,用锅煎到外边成焦状颜色由白变透明,并佐以虾油、芝麻酱、蒜汁等调料上桌即可。
制作焖子看似简单,但要做到色泽金黄、香味醇正、切下一片不粘刀、不散花、吃起来筋道,用筷子夹起一片不折,肉丝粉红,米粒透明,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些有经验的大娘们制作焖子都有一套“手艺活”,不轻易外传。
三鲜焖子以“焖子”为原料可以烹制多款佳肴,但是大连银的最爱当然是“三鲜焖子”啦!用大连话来形容,那就是“血受,血好歹哈!“大连是个海滨城市,海鲜很多,所以就演变出了这道最有特色的大连菜!
三鲜焖子的做法
主料:
焖子、海参、虾仁、螺片,海鲜种类不限
做法:
1、将海参切片,虾仁片开,螺片下开水焯透,备用。
2、焖子该刀成四方丁,加干粉拌匀,在平底锅淋油煎好,将海参、虾仁、螺片“三鲜”入锅炒好,盖放在焖子上,再淋上精心调制好的蒜泥、芝麻汁和鱼露汤汁。
注意:三鲜焖子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油少,煎出饹来,没有饹,吃起来就没有意思了。
特点:大连地道的海鲜与地道的焖子配在一起,焖子的爽滑和”三鲜“的鲜香融合一起,滋味别样舒爽,也只有到了大连才能吃得到!
大连最好吃的焖子丨孟哥焖子丨
大连焖子最火的一家当然是孟哥焖子了。焖子炒的都火候很足,外焦里嫩,大家都是围着他家,人多的连加调料都要排队。
焖子炒的碎所以容易入味,麻酱还是比较浓的,配上蒜水,辣酱,葱花香菜或者喜欢麻口的来点花椒油,好吃到停不下来,站着吃也愿意啊!
加了牛肉丸的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