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务院核准四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我国核电按下“重启键”
自主三代核电迎来批量化建设
核电产业发展步入全新阶段
截至9月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48台
装机容量居全球第三
在建核电机组14台
在建规模全球第一
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
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开幕
10月15日,时值“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全国启动,由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能源局、中国能源报社共同主办,烟台市发改委、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承办,以“安全新高度,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同期启幕。
揭牌仪式
开幕式上,中国核学会核能综合利用分会、全球首个全尺寸波动管老化实验平台、环渤海产业金融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揭牌;烟台市各级政府、国内企业及高校研究机构签署了包括《共建烟台国家级核电创新平台合作协议》《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白鹭新能源产业基金合伙协议》《烟台市蓬莱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投资合作协议》等在内的多项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
依托先进技术建成三代核电项目
开国内核能商业供热先河
借力新模式搭建技术研发平台
推动核电产业链创新成果加快落地
积极探索核能综合利用
首开国内核能商业供热先河
聚合优质资源
助力核电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核电产业起步至今十几年
烟台在核电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领域做足“功夫”
成绩亮眼
来看烟台核能产业起飞路径——
云集优质核能项目海阳核电开创国内核能商业供热先河
截至9月底,山东省首个在运核电项目——位于烟台的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累计发电亿度,年累计上网电量.7亿度。同时,海阳核电还开创了国内核能商业供热的先河,并开展了海水淡化实践。
年11月15日,海阳核电核能清洁供热工程一期项目向周边70万平方米、73个小区供热,相当于减少约5台10吨的燃煤锅炉,成为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此外,海阳核电日产30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也于今年启动,该工程的实施将提高胶东地区供水可靠性及灵活性,为烟台市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拓出了一条新路。
建立两个省级核电园区
发展核电产业十几年来,烟台建立了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莱山核电产学研聚集区两个省级核电园区,拥有山东核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烟台市台海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恒辉节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烟台顿汉布什工业有限公司、烟台金润核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持久钟表等核电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关键技术研发及生产制造能力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截至9月底,两大园区已有42家企事业单位成为各核电集团的合格供应商,业务覆盖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建设、安装调试、运维服务、中低放废物处置等领域。
国内核电领域首个新型研发机构
年11月,由烟台市政府主导,中国广核集团牵头,联合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烟台市台海集团共同组建了民办非企业新型科研机构——烟台核电研发中心。
作为国内核电领域首个新型研发机构,该中心以核能材料与装备、核电运营和数据管理等7个领域为重点研发方向,吸纳社会相关行业领军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注册成立了核能综合利用、核电智慧消防、核电高分子材料、核级焊接技术、核电厂水处理、工业热管理等15家研究型企业,加速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同时,该中心汇聚了多名院士和核电工程领域的专家。截至目前,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已累计向国家、省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申报了近50项科研课题。其中,列入国家能源研发计划的11项课题,已在研发中心创办的新型科研机构陆续启动研发。
国家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年8月,国家能源局支持烟台市依托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建设国家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作为近六年来国家能源局批准成立的唯一集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全产业链创新平台,该平台于年1月纳入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创新平台启动建设以来,烟台市进一步深化与三大核电央企的合作,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资源,建立推动核电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在核电主管道、高效换热管材、核电安全壳、核岛制冷设备、核能多元化利用装备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全球首个全尺寸波动管老化研究实验平台
今年3月,由烟台核电研发中心、中广核苏州热工研究院共同建设的全球首个全尺寸波动管老化研究实验平台在莱山建成,投入试用。作为我国核电领域重要的科研载体和基础性实验装置,该平台可用于材料老化机理及服役行为研究,也可以用于先进核能装备的综合评价,为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实验验证。
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国内核电装备产业领域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的唯一一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也落户烟台。该中心将计量深度嵌入核电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和全寿命周期,为我国核电装备产业提供计量测试和计量科技创新服务。
清洁、环保、低耗、占地面积小
是核能不可比拟的优点
在能源日益珍稀的今天
核电
已然成为山东绿色转型的选择
这个发力点正在烟台
培育千亿级核电装备产业
打造中国核技术自主创新集成基地
是烟台确立的远景目标
为此烟台大力培育环境做优服务——为加快促进核电产业集群发展,烟台市近年相继出台《关于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促进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并编制完成《烟台市核能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产业发展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人才吸纳政策以及金融服务政策,为核电产业发展筑牢基础。
在产融结合领域,烟台市加快与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产业金融体系建设,于今年8月设立总规模亿元、首期30亿元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白鹭新能源产业基金,拟重点投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烟台市重点扶持产业。烟台还谋划建设环渤海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打造实体企业与金融服务商的桥梁,成为区域“金融稳定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面,烟台市支持制造业重点企业参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烟台大学与烟台市台海集团有限公司于年7月共同建立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以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以打造胶东半岛及国家核电产业急需的核装备与核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高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示范基地和创新基地为目标,以烟台核电装备产业集群和国家级核电研发中心为支撑,致力于实现产学研用、校所城产深度融合发展。
不仅如此,烟台市多年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产业聚集氛围。
通过连续五年举办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今年成功引进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并成为这一展览会永久举办地,烟台已经形成了包括多个三代核电项目建设运营、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综合利用的核电产业链,打造了以“论坛+展会+区域经济”为载体的核电产业化发展“烟台模式”。作为大国重器、国之底气
核能的利用和发展
以安全为准绳
以创新为驱动
作为“核电产业新城”
烟台搭好核电产业发展平台
从先进核电技术起步
以创新研发为基石
正打造安全的产业链体系
展现出大气磅礴的烟台力量
(记者王向荣贾楚航李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