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的烟台情结
文/(内蒙古)柴树果地处黄渤海之滨的烟台,十几年间已经去过两次了。每次从海滨回到草原,很想写点东西,只是俗务缠身,疏于动笔。其实,富有诗情画意的烟台,想写的景致有好多,比如,素有烟台城市名片的烟台山、峰火台、灯塔,“人间仙境”蓬莱阁,“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云峰山摩崖石刻等20多处人文、自然景观,尤其绵延公里的海岸岛岸线,风光旖旎,碧波万倾,自然稟赋得天独厚。然而,思忖起来,更让我倾心和萦纡脑际的是我的姨妈徐雅辉——一个寄居“海外”的游子爱恋烟台的故事。姨妈出生地是内蒙古塞外的一个叫林西的小县城。从小母亲早逝,九岁那年,跟随她的舅舅去了奉天(今沈阳),后来又随家人漂流过海到了台湾,这一去就多年杳无音信。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年,姨妈才辗转与大陆亲人有了书信往来。并择时回到离别半个世纪的故乡省亲。之后,每年姨妈都要行走海峡两岸,探亲访友,观光游览,去过大陆数十个城市。姨妈生在北方。后来却一直依水而居,择水而生。她曾不止一次向我说起初次结缘烟台的情景。年,姨妈回祖籍山东德州,从大连乘船到烟台。途中由于海风有些大,几乎所有乘客都走入客舱,唯有初来乍到的姨妈舍不得这眼前的景观。她站在甲板上,或看海鸥蹁跹亲吻浪花,或感慨黄海,渤海交汇处不同色调的水流,或做出姿态与大海和烟台的背景合影。流连眺望间,烟台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已经看见了烟台的绿树、房屋、码头……再放开眼量,远处的岛屿时隐时现,像百舸竞发,构成一组群雕,一个盆景,一座奇特的海市蜃楼。初次邂逅烟台,已怀有深深情结的姨妈突发奇想:在烟台买房,做烟台市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了这方“水”,姨妈相托朋友,或通过“中介”,在离海滩较近的芝罘区福源路买下一套80余平米的房子。
居留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姨妈从未感到寂寞。让她心生惬意的,除了这里的俊美,就是烟台人热情、宽厚、善良,给予了她许多呵护和帮助,成为她总想住下来的理由。时至今日,每每说起烟台,姨妈就格外欣慰,都会有一种安全感和幸运感。并视烟台为自己人生的第二故乡,铭记于心。
姨妈年轻时在部队当兵服役,退役后定居台湾新竹一直从事幼教,对幼儿教育有她割舍不掉的爱,挥之不去的情。虽时下已步入老年不再年轻,可那片真情与挚爱不变。每年,除定期回台探望亲友,只要是在烟台,她都有时间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这座城市,了解幼儿教育。
在姨妈寓所里,有两本厚厚的相夹,珍藏着许多她热心烟台幼教的不同“版本”。有她去幼儿园参观和演讲的留影,有她和孩子们唱儿歌做游戏的彩照,还有她资助困难儿童、援建希望小学的剪影。如果不是我亲眼目睹这些图像,跻身公益扬名立传的事,谁又会知道?她是从不向人说起的。
姨妈平日喜欢拍照摄影,可是一部傻瓜照相机却陪伴了她多年,舍不得扔掉。至到后来才换了一架带有长镜头的相机,并配置了一台小型摄像机。她说,我要拍录一系列关于烟台风光的作品带回去,让更多台湾朋友知道美丽烟台。
十多年前,正是看了姨妈拍摄的一组风光照片和她热情邀约,我怀着深深向往,从草原来到海滨城市烟台。那年,是我有生第一次见到大海。以往只垂青草原的辽阔无垠,而今更歆羡大海的深邃浩瀚。姨妈性格乐观平和,风趣健谈。几天里,她陪我游览烟台的名胜,讲说各个景点的特色,描述起来绘声绘色,如数家珍,难掩内心自豪。相隔5年后,我第二次来烟台。此时,姨妈倍受坐骨神经痛的困扰,可她依然陪同我游玩,使我每来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我记忆犹新的是年盛夏的一天,姨妈饶有兴趣地带着我们一行去海边游玩。其实,从姨妈寓所出来,徒步20分钟就到了海滩。站在滩涂上眺望,茫茫海域水天相接。在那里向东望,可看到烟台新城东西开发区新貌,面向西北是浩瀚的渤海海峡,目光飞过数十海里就是黄海和渤海的交界处了。我眯着眼看了许久,当下,正值休鱼期,辽阔的海面碧波浩淼,见不到舟船帆影,满目是大海的蔚蓝。姨妈告诉我们,这里被称之为海洋天堂,也是烟台人的度假胜地。的确,这是一片质地优良的海湾,那绵延细密的天然沙滩上云聚了好多人。或踏海冲浪,或游泳嬉戏,或拾捡贝壳,或在海滩落潮处挖取蜻子。我卷起裤腿,走进了浅浅的海水,潮水冲上来,再退下去,滑滑的吻着我的小腿肚,感到周身的快慰。坐落山东半岛重要区位的烟台,得天独厚的海域自然环境,熏染打造出丰富的海洋物产,尤其最长见的是海鲜。我每次来烟台,姨妈都要找她的干女儿美玉为我们烹调一桌鲜美的海味。说起海鲜那些有趣的事儿,姨妈也颇有考究。她说,烟台的海鲜味美,当时当季,尤其是蚧子、螃蟹或蛤蜊最为有名,这是源于黄渤海的特殊地理长成、特殊的水域滋养,不用佐料,鲜味撩人,满口余香。自古这里有“生吃螃蟹活吃虾”的说法。至今,烟台诱人的珍馐佳肴还深深嵌在我的舌尖上。时光飞逝。年深秋,姨妈因腿疾回到了台北的女儿家。屈指算来已有八个年头没来大陆了。年初,表妹丽红跟团去台湾旅游。入台后,特意给带队导游请了半天假,在约定的地点和姨妈见了面。临别时,丽红拉着姨妈的手说,姑姑,是爸爸要我来看您的。姨妈沉吟一会儿,说她马上奔90岁了,来日不多了,余生还想回大陆看看,回烟台看看……听丽红回来叙说,我心里一阵酸楚。是呵,岁月无情,往事如昨。姨妈回台北的最初几年,我们还能通过电话聊以问候,相谈起来,桑梓犹然,许多话题都离不开大陆和烟台。我知道,这也是她老人家,时常耽于思念与怀想的。人间重晚晴。我们期盼姨妈在她90岁生日到来前夕,能再次回来,看看给她生命中留下美好记忆的烟台,看看同样想念她的亲友们。作者简介
柴树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新闻从业30年,任记者、主任编辑。采写了大量新闻故事、通讯、特写等,创作散文、报告文学近50万字,作品散见《鸭绿江》《百柳》《西散·原创》《赤峰日报》《红山晚报》《内蒙古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部分作品收入不同文集,其中《路魂壮歌》获年第十一届中国时代文学作品一等奖,《守望摩天岭》入选全国诗联年精美散文卷。(侵删)本期责编:石头河稿酬发放原则
1.设立原创标识的文章,由读者自愿赞赏,一周内结算,金额10元以上(含10元)按照60%为作者返还金,剩余部分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金额低于10元及一周后结算的赏金,不予以返还。
2.返还赏金红包在十五个工作日后进行。返还后,作者应在24小时内主动领取,超时退回,即视为自动放弃,不再追补。
3.作者应主动加“西部作家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