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
首页
烟台简介
烟台地点
烟台市场
烟台要闻
烟台发展
烟台天气
烟台旅游
烟台信息

青岛航运变迁史人民资讯

□王洪举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有云“其地当黄海之中心近赴南北洋以及日韩,皆甚便利。且澳广水深,堪泊远航之舟。在我国之港湾可供国际航线之应用者,南有黄埔三都澳,北推胶澳大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青岛发展航运提供了有利条件。

曾被帝国主义列强把持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关于青岛港航活动的记载。“为海港而载于史成者,以琅琊为始”。公元年,由于有外来入侵,宋朝将山东北岸的出海口封闭,在密州的板桥镇(今胶州)设立了市舶司,成为向外经商的重要口岸,这就是青岛港市的前身。

青岛地区航运“肇于唐而兴于宋”,至明代发展到顶峰,清初的闭关政策令青岛航运陷于低潮。鸦片战争后,青岛地区航运逐渐为帝国主义列强所把持。

年6月,李鸿章、山东巡抚张曜前往胶州湾视察时,认识到青岛战略价值,遂上奏清廷设立防务。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部进驻青岛,并将总兵衙门设于青岛口海滨。为满足防务需要,章高元部开辟胶州湾沿岸,对海岸进行了初步规划构建。至德国侵占胶州湾前,章高元部共建两座码头:前海栈桥以及衙门前的小型码头。

两座码头皆于年动工,两座码头的兴建,标志着青岛港的开端,成为近代青岛航运发展的起点,拉开了青岛近代航运发展的帷幕。此后,北洋水师大小舰船频频出入青岛港。

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租借胶州湾为军港,期限99年。同年9月2日,德国人划青岛港为自由港,垄断了青岛港航贸易。

年7月1日,为满足发展需要,德国人设立胶澳海关。年德国汉堡轮船公司开辟了青岛最早的远洋航线。年,鉴于自由港经营效果不佳,德国人改自由港制为自由地区制,将自由区域限定于青岛大港,取得一定成效,进出船只大大增加,促进了港口货运量的增长。自德国强占胶州湾,德国汉堡轮船、美最时、北德意志、英国太古船行、日本邮船会社等外国资本船公司纷纷进入青岛,轮船数量迅速增加。

—年,德国人开始了青岛港第一次大规模建设。他们以建设“东亚最大的贸易港”为目标,高度重视港口建设,意图将青岛港打造为德国剩余产品的输入港和中国原料的输出港。年,青岛大港全面开工。期间,共建有4座码头,分别命名为1、2、3、5号码头,还开辟了船埠港和青岛小港,开启了青岛近代航运贸易发展的步伐。

那个时期修筑的胶济铁路也极大地促进了航运发展,方便了青岛与内地的联系。除了胶济铁路,德国人还修建了山东最早的铁路专用线,直通1号码头,方便车船直取。

年,日德宣战,青岛航运业受到战争的严重影响。

一战期间,欧美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日本借机独霸青岛航运,日本海上航运势力急剧膨胀。日本轮船公司几乎占到青岛航运贸易的四分之三,在青岛船舶数目中,日本船舶始终占据首位,完全控制了青岛港的进出贸易,垄断了青岛港航运。

二十世纪初,青岛的民族航运业开始萌芽。但由于资本有限,民族航运企业船舶一般承载量较小,航线也以近海为主。

饱经战乱跌入低谷

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港。青岛港航运由日本独霸发展到列强纷争的局面。美英船只逐年增加,德国在青岛港的势力也有所恢复,但日本的影响依然存在。

这一时期,局势动荡成为青岛航运发展的不利因素。北洋政府对青岛码头业务进行了局部调整,其他仍沿用旧制,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20世纪20—30年代,青岛港航线以山东沿海为主。主权的收回,推动了华商投资青岛航运,裕盛、公祥、肇兴、政记、同兴、益华等三十余家船行相继兴起。青岛近海民族航运初步兴起,对抵制国外航运的垄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青岛民族航运业虽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当时政府的软弱无能,青岛航运还是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外轮压倒国轮,列强船只在青岛横行,一时间外国船只成青岛航运主流,极大地压制了民族航运的发展。

年1月,日本占据了青岛港口,青岛再次落入日本帝国主义之手。日寇海军将停泊在青岛小港中的全部轮船钉上了“大日本海军管理”的木牌,一律禁止活动,同时宣布封锁海面,全面控制了青岛航运。

他们封锁胶州湾,禁止青岛港籍船舶出航;控制码头设施,抢占港口物资。同时,抢占民族船行船只用于输运物资。这使得本就羸弱的民族航运遭受致命打击。

抗战初期,由于战争,各航运公司纷纷倒闭,轮船招商局等民族船行被迫停航。外国航运大多退出青岛港,日本控制了青岛的沿海航线以及青岛至日本的航线。

年9月13日,国民政府第二次接管青岛港。10月9日,美军登陆青岛港,青岛大港出口贸易转入低潮。而此时,青岛小港由于承担了近海大部分客货运输,呈现出相对的繁荣局面。

抗战结束后,青岛轮船招商局接收了日占船只,将部分船只退还船行,对民族船行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年,裕泰船行在青岛金乡路号开业;年4月,永兴船行在青岛阳谷路75号开业,中华船行在青岛山西路17号开业;年,公祥船行在青岛朝阳路20号开业。民族船行在战乱中开业,在战火中生存,举步维艰。

但历经战乱,青岛码头失修,航道淤浅,航运设施破坏严重,正常贸易难以开展,航运业跌入低谷。

功不可没的青岛海运局

上了年纪的岛城市民,大都记得青岛有个青岛海运局。青岛海运局是青岛地方航运的国有特大企业,隶属于山东省交通厅,坐落在青岛后海一带,原办公地址在青岛冠县路70号,后搬迁至小港一路12号。该局曾号称青岛八大局之一,承担着青岛地区乃至山东省海上客货运输的重任,在地方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年2月,原招商局青岛分公司改称“中国人民轮船公司青岛市分公司”;7月,改称北洋局海运管理局青岛分局。年,北洋局海运局撤销,山东地方海运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交通厅航运管理局青岛分局”经营管理。

年,青岛海运局接管省内地方小商港(龙口、烟台、石岛、张家埠、石臼所港等)及航标、灯塔等航道航标设施。年,港务、航运分设,山东地方海运业务由青岛海运局负责经营管理,海运局独立办公,港口业务成立青岛港务管理局。至此,青岛海运局拥有各类船舶58艘,初步形成规模。年,“山东省青岛港航监督”成立,归属青岛海运局管理,依法行使港航监督职责。

当时,青岛海运局承担着青岛地区客货运输重任,所属船舶多为木制小船,货运多以农、矿类为主,粮食、煤炭、建材、海盐、工业原料、生活用品等成为主要货种。航线主要是国内沿海港口,集中在长江以北区域。客运航线则主要从青岛小港码头至山东省内沿海城市,“鲁民5”“鲁民6”“鲁民7”等小型客船频繁航行于薛家岛、黄岛码头,客运业务十分繁忙。省内较远的客运航线如日照、石岛、长岛等多是客货两用船舶穿梭航行。

青岛海运局修造船能力在当时也处于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年青岛海运局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我国第一座升船能力为吨的转盘船台试车成功;年青岛海运局威海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艘吨级沿海货轮,获国家优秀成果奖;年试制成功全国第一艘马力顶推轮。港口码头水下施工实力雄厚,设有航运工程设计院,筑港工程队(青岛筑港公司前身),各类工程专业人员齐全。山东省内烟台、龙口、岚山港等地方港口建设全部为青岛海运局自行设计、自行施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海运局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发展的春天。他们率先开辟了青岛至福州、广州及长江中下游航线,国内南北沿海航线达三十余条。船舶从几百吨级增加至万吨级,在全国地方航运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年2月3日,青岛海运局“鲁海65轮”载货吨首航香港。这是大陆地方航运船舶首航香港,开辟了历史的先河。之后,他们的“醴泉轮”“舜泉轮”开辟了澳门航线。之后还开辟了青岛至日本、东南亚的航线,与2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有“金线泉”“金虎泉”“珍珠泉”“漱玉泉”“五莲泉”“鲁海65轮”“醴泉轮”“舜泉轮”等8艘船舶从事外贸运输业务。

青岛海运局大胆创新、极开辟海外市场的做法,在全国航运业传为佳话,国家级媒体纷纷采访,予以大量报道,国内其他沿海省市也组团前来青岛海运局学习观摩,青岛海运局至此步入鼎盛时期。

年1月1日,山东省政府决定,进行全省航运体制改革,撤销山东省交通厅青岛海运局,设立山东省航运管理局。青岛海运局所辖21个基层单位改由山东省航运管理局领导,原航运业务重组,成立山东省青岛海运公司和山东省烟台海运公司,人员及船舶资产分家。

年1月1日,山东省航运管理局决定,集内外贸运输业务为一体的山东省青岛海运公司再次分家,分立为山东省青岛海运公司和山东省国际海运公司两个公司,分别经营内贸和外贸业务。

年,山东省航运管理体制再次改革,山东省航运管理局单独行使航运行政管理职能,航运企业成立山东航运集团,行使省属企业管理职能。

年,传承着青岛海运局历史命脉的山东省青岛海运总公司被整体出让给青岛市民营企业,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青岛海运局及相关企业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文来源:中国水运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taishizx.com/ytly/13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