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姚慧
金秋九月,是烟台苹果接近成熟采摘的季节。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镇的果农老李天天在自己那十多亩果园里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集中收获做准备。没成想,9月5日不期而至的一场冰雹将他的果园砸得面目全非:满树的苹果瞬间被砸出一个个“蜂窝”,很多苹果变成了“麻子脸”,完全没有了能够售卖的品质品相。
果农们忙活一年功亏一篑,老李和村里其他受灾果农不堪忍受这悲惨的现实,站在果园里放声恸哭。
报案就是命令!年度在牟平区承保政策性苹果保险亩的安华农险烟台中心支公司闻讯后,迅速启动农业保险大灾应急预案,24小时不间断接受农户报案,公司主要负责人、农险部门、所有理赔及协赔人员取消节假日休息,分赴各个受灾地区进行查勘定损。
“牟平区苹果种植面积27万亩,总产量60.7万吨。9月5日下午的冰雹主要集中在牟平区莒格庄镇,这是牟平苹果种植大镇之一,农户以种植苹果为主要经济收入。如果不受灾,每亩苹果产出约斤,收入约元/亩。”安华农险烟台中心支公司农险部负责人王钒卉向《中国保险报》记者介绍,莒格庄镇本年度投保.4亩,涉及6个村、名农户,现已接受雹灾损失报案面积约亩,估损金额约为21万元。
“待苹果成熟后,我们将协同牟平区农业部门专家,实地测算苹果的损失程度,核定理赔金额,在第一时间将合同约定的赔款给果农送上门。”王钒卉说。
灾害发生后,安华农险烟台中心支公司农险部理赔人员和烟台保监分局、烟台农业部门等有关专家前往受灾最集中的牟平区莒格庄镇和玉林店镇查看灾情。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王廷利说:“‘雹打一条线’,这条线上受灾比较严重,地里作物的景象可以说触目惊心。”
烟台市果茶工作站副站长田利光介绍:“玉林店镇、莒格庄镇果树受损严重,果树树叶千疮百孔,仅莒格庄镇就有约两万亩苹果受灾,直接损失约1.5亿元。在即将收获的时候,果农遭遇天灾绝产绝收,非常令人痛心。”
而王钒卉想得最多是如何将苹果保险更加向前推进一步。
他对记者说,烟台市是国内著名的苹果产区,迄今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全市苹果栽培面积达到万亩,年总产量万吨,约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20%,是全国最大的红富士苹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烟台苹果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成为烟台市对外开放的一张“城市名片”。《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认定“烟台苹果”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05亿元,仅次于涪陵榨菜,位居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位、连续6年稳居中国果业第一品牌。
“但是,与发达的烟台苹果产业相对照,烟台苹果保险还处于‘欠发达’境地。”王钒卉说,“以莒格庄镇为例,雹灾致两万亩苹果受灾,但参保的面积不足1/10。苹果遭灾后,如果有保险理赔,起码可以收回苹果种植的物化成本;如果没有保险,果农只能自己承受全部损失。今年5月,九部门联合印发并实施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要求保险业加大对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支持力度,所以,灾后我们要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加强对果农的宣导工作,争取有更多的果农加入保险行列。”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烟台市承办苹果保险的公司有安华农险烟台中心支公司和人保财险烟台市分公司。执行的条款为山东省农业厅制定下发的《山东省苹果种植保险条款》。按照省厅文件及条款规定,苹果保险保费标准为元/亩,保额元/亩。其中农户自交50%的保费,其余50%由各级政府财政承担。保险责任为在保险期间内,由于低温冻害、雹灾、风灾及涝灾造成的保险苹果的损失,保险人按照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安华农险年度在牟平区承保政策性苹果0.21万亩,在蓬莱市承保0.38万亩;人保财险在栖霞市承保政策性苹果1.82万亩。从应保尽保的角度看,烟台的政策性苹果保险市场还有相当大的承保空间。
金华市文联召开文艺家协会换届工作会议金华市文联召开文艺家协会换届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