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杰
以无法为有法,文成法而自立:高考材料作文的结构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
作文构思的要诀就是要写出矛盾的对立统一,写出矛盾的性质转化。如果说审题是明确核心矛盾,立意是确立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构思就是设计矛盾的发展与转换。
文章的形式只是躯壳,构思要确立的是表达思想的思维发展逻辑。构思的行文逻辑包括具体线索和抽象线索两类,即事物、人物和景物,感情、思绪和事件。相同的逻辑可能因为不同的写作修养而形成不同的构思境界。
考场作文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临场缺乏快速构思的能力,势必影响作文的成功,那么有没有科学适用的考场快速构思方法呢?思维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思维的方法多样,在构思的时候常用的有对比思维、相似思维、角度思维、结构思维。
1、对比思维: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把作文材料或作文论题所涉及的有关事物之间的相反或有差异的方面加以对照区别的思维方式。主要有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就是把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着重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它所蕴含的道理。横向对比就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对错误的或是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是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2、相似思维:是指由眼前的材料联想到与之相似的材料,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对类似事物的感知,它反映着事物之间的共同性,是事物间暂时联系的泛化或概括化的表现,在构思中主要有比喻和叠加同类这两种。
比喻就是用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去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或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我们在写一些虚题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构思,如“青春”“信念”“爱”等。叠加同类,就是面对一个中心,可以用来作为写作素材的肯定不止一个,当我们找到第一个之后,可以运用相似思维,从时间、空间、性质等角度展开联想,这样就可以找到一组相同或相近的素材,这些素材组合到一起就有了极强的说服力,若以排比、铺陈的手段进行组合更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3、角度思维: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言说。无论是观察一个人还是一件事或是对某个事件的探讨,我们总会有不同的角度,反映到写作中,就是记叙文的叙述人称变化,议论文的论证角度变化。
4、结构思维:是指对文章的主题、素材、板块构造、段落安排等方面进行筹划的思维方式。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是:开头引出事件,渲染气氛;故事开端平淡中蕴藏矛盾;发展中矛盾产生,初起波澜;高潮时矛盾尖锐,人物性格充分展示;结局中矛盾得到解决,风平浪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分为两类: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在写作中如果能灵活运用以上几种思维进行创造性的构思,就会写出新颖别致的佳作来。
第一境界:法无定法,道无常道。能熟练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说明)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或事物属性,这是写作最低境界的要求。
第二境界: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变化。要掌握一般体裁的构思特点,学会选择适合材料中心的体裁,适合自身写作特长的体裁,不盲目追赶时髦,这是写作的基本境界。
第三境界:以无法为有法,文成法而自立。这是写作的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
第一境界不求方法,只求表情达意;第二境界要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掌握一般的体裁特点;第三境界就是把表达方式与体裁特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构思风格。作文构思的形式侧重于构思逻辑,构思的内容侧重于构思的境界。好的构思应该将两者融为一体。
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那么众多的材料就能很快串联成章。一般来说,线索分为两类:一是具体线索,包括人物、事物与景物;二是抽象线索,包括情感、思绪与事件。
(一)具体线索
1、以人物为线索:叙事时以人物为线索贯穿全文。事实上叙述以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为线索,串联起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生活片段,这些片段系在性格这条大绳上,色彩各异地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
2、以事物为线索: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或象征、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3、以景物为线索:让景物贯穿全文,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二)抽象线索
1、以情感为线索:我们的情感在生活中会发生变化,比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爱到厌恶,那么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
2、以思绪为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既定的主题思想。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叙事时不只写一个事件且头绪较多,可以主写中心事件,并以此为线索带出次要事件。
对于作文来说,确定一条线索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根据作文的内容、体裁的不同,选择线索有所不同,记叙性的文章适合选择人物、事物、事件作为线索,议论性的文章适合选择情感、思绪、事件作为线索,散文则适合选择事物、景物、情感、思绪作为线索。
1、精选事物,借物写人抒情:在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往往可以通过某一个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事物来表达,我们就可以用这个事物作为串联全文的线索,无论是一件衬衣、一顶帽子、一条围巾,还是一支钢笔、一本书、一首歌曲,都可以成为表达人物思想性格的载体,用来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
2、凝聚情感,架起情感的彩虹:写散文或议论文时,不管是歌颂还是批判,我们都可以把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情感作为线索,在文中反复咏唱这种情感,通过这种情感连缀全文。
3、描写景物,贯穿全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散文写作中,景物描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把景物作为线索串联全文,寄托情感,在散文中很常见。
4、聚焦事件,以点带面:写记叙类文章往往会有一个中心事件,我们可以抓住事件的焦点,作为线索,以点带面,扩展故事。
1、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2、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各个分论点的和等于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对照式结构: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4、层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3)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善于发现,铸就辉煌
烟台一中孔浩洋指导教师崔俊杰
爱默生曾经说过:“细节在于观察,发现铸就成功”。由此看来,善于观察发现别人未曾注意的细节是通向是成功的基石。
现在的我们要想学习上取得进步,人生中获得成长,就应该具备发现的慧眼,善于观察,见微知著,在平淡中发现不凡,在错误中发现方法,在失败中寻求经验。
善于发现,是一个人一生中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昆虫记》的作者,伟大的生物学家法布尔,之所以能够写出令人惊叹的作品,就是因为他具有了见微知著的发现精神,抓住每个生物的特征,发现它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再进行仔细的研究。善于发现的品质使他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的我们不也正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品质吗?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正,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得到积累,自己才能取得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善于发现,能铸就生命的高度。如果没有法拉第的仔细观察,也许今天的人类对电磁的应用还一无所知;如果没有列文虎克的见微知著,人类可能还没意识到细菌的存在;如果没有居里夫人的慧眼识珠,就没有镭的横空出世。本来他们都是奋斗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平凡人物,但正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善于发现的精神,这种精神引领着他们,滋养着他们,使他们厚积薄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终站在了科学的巅峰,为世人所景仰。虽然现在的我们还谈不上卓越,但善于发现,仔细观察,一些往日不能解决的难题可能会在发现中迎刃而解;一些不能企及的高度因为不断积累而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在发现中克服困难,获得成长。
要善于发现,就要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善于发现的精神不是短时间能养成的。它需要你不断地去积累,去观察每一个细微的地方;善于发现,不是单纯地看到,而是要调动一切的理性思考,深入地理解,合理地化解,不断地质疑,使发现具备价值,得到升华。
对待学习如此,对待生活如此,对待民族、国家亦如此。作为国家的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责任发现社会的点点滴滴,优秀的就弘扬,落后的就批判,对社会现象见微知著,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立足点就在于修身,所以说我们应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养成善于发现的优秀品质,从而一步步实现人生的价值,铸就生命的高度,实现国家的富强。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了问题:①是什么:善于发现,是一个人一生中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②为什么:善于发现,能铸就生命的高度。③怎么办:要善于发现,就要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原刊载于《考试报》年11月6日第期)
崔俊杰,山东省高考作文阅卷教师,山东省高考语文优秀阅卷教师。烟台芝罘作协监事长,烟台市十大优秀读书人物,烟台市家庭教育教研员、优秀班主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中学生报》《考试报》《语文周报》《语文学习报》《中学生报》《少年素质教育报》《意林?作文素材》《作文与考试》等报刊写作指导版特约作者。近年发表作文写作指导论文百余篇,年编著出版《名师解读山东省高考作文》(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名师陪练中学生记叙文》《名师陪练中学生议论文》《中考作文训练教程》《高考作文训练教程》等系列写作指导丛书正在编辑出版中。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