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
首页
烟台简介
烟台地点
烟台市场
烟台要闻
烟台发展
烟台天气
烟台旅游
烟台信息

济南青岛应如何相处合则利斗则败,兄弟同

近日苏州吴中区透露,正在太湖园博园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这就意味着山东与这所国字号大学无缘了。而去年是济南在筹建这所大学,更早的时候青岛也在积极争取这所大学,济南在省内竞争中胜出,却在省际之间的竞争中落败。

济南落败苏州并不令人意外,毕竟苏州的中药传统、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城市吸引力都远在济南之上,如果我是筹建者,我也会选择苏州。我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大学这件事,以此事为引,我想谈谈济南应该如何与青岛相处。

一、济南没学会如何与青岛相处

1、年前太佛系

在年前,青岛一直是山东经济龙头,济青关系以青岛强势、济南低调为主轴,这种关系之所以形成,有特定历史背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青岛凭借精明的商业头脑和艰苦奋斗,迅速以家电和鞋服产业在国内崭露头角,培育出了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等中国知名品牌,风头一时无两,而济南虽然也有小鸭、轻骑、三株等不错的企业,但终究都凋零了,经济上的高下对比,让济南没有底气与青岛争强,一强一弱的格局维持了很多年,济南接受了这种关系,并变得佛系起来,或者说丧失了斗志、消沉了,经济和城建在同等级城市中长期吊车尾,被嘲讽是大县城。

2、年后太强势

人非草木,孰能无感?被嘲笑的滋味当然不好受,尤其是年后,眼瞅着郑州、合肥等兄弟省会全都崛起了,自己还是省内老三,内心不可能不起波澜,于是在年左右从民间开始喊出强省会战略,并成为施政核心。济南强省会战略的一系列措施有: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汉峪金谷CBD;实施东进北跨战略,争取成为特大城市;合并莱芜,GDP超越烟台;将一些地级市的特大企业总部迁到济南;与青岛在一些大项目上竞争。济南强省会战略本身是正确的策略,不过手段比较强势,部分牺牲了青岛的利益,如国家中心城市、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等项目,济青都成了竞争对手,且都以青岛屈服结束。

不论是前期的消沉,还是近年来的强势,济南在处理与青岛的关系上都表现的不成熟,如果前期济南能振作一些,给青岛足够的压力,或许青岛就不会自满,不会错过互联网时代,济南也早已成为新一线城市,山东或许就不会从粤鲁苏三强争霸的格局中掉队。而济南近年唯我独尊,也不能让青岛心服口服,内斗只会造成内耗,影响山东的复兴。如这次的中医科大学,明明青岛胜出的几率更大,济南为了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横插一手,结果鸡飞蛋打。像大学这种项目,筹备方不仅会考虑你提供什么,更要为以后的招生、招聘师资、发展环境综合考虑,环境更好的青岛明显比济南合适。

二、济南应该如何与青岛相处

目前济南和青岛关系存在的问题:1、竞争多于合作,害怕对方抢了自己的资源;2、不能从全国角度看自己,总喜欢从山东的角度看自己,似乎自己还不错,在省内称王称霸挺好;3、不能携手争取国家大战略,偏安一隅,有被边缘化的危险;4、产业不互补,各行其是,不能从全省高度布局产业链。

济南和青岛首先要明白对方是谁,我是谁,你我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如果这都搞不明白,那山东复兴你们俩谁都指望不上!

济南和青岛首先是兄弟关系,其次才是为竞争关系,所以合作是主流,竞争应该是在规则之内的良性竞争。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1、交错定位

济南和青岛的城市定位应该是二合一定位,即济南+青岛=完整的山东龙头战略,如果各行其是,各自自我定位,必然带来冲突。

济南定位:山东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软件、数字、信息方向)、物流中心、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大制造中心、人工智能中心、黄河经济带。

青岛定位:山东对外开放门户、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创新中心、科技中心(集成电路、物联网等硬件方向)、大洋贸易中心、时尚中心、影视中心。

有了明确的定位后,该谁的产业就给谁,比如山影集团就可以迁到青岛支持东方影都,四方机车可以去济南建设制造基地。通过错位定位,避免内部竞争,还能强化各自的优势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崛起!

私以为,济南的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项目放在青岛更合适,青岛环境好,更适合发展医学、康养产业,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等医科资源尽量向青岛靠拢。作为回报,青岛可以把部分家电制造产业向济南转移,济南更靠近内陆,交通发达,人口众多,从物流成本和用工成本看,济南比青岛更适合发展消费制造业。

2、不恶意竞争

不插手对方正在洽谈的项目,不搞恶意竞争,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对方以支持。

3、济青合作,全省合作

山东与广东、江苏、浙江最大的差距是产业链,粤苏浙都形成了若干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并打入了国际供应链体系,而山东只是一些产业链上的一环,并没形成成熟的产业链。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山东省内缺乏合作,每座城市各自为战,如青岛家电产业很厉害,但并没有帮助兄弟城市纳入供应链体系,主要供应商基本都在外省。所以,济南和青岛应带领全省以产业链为经,以科技研发为维,编织出山东的制造业体系,带领山东整体崛起。

青岛为何在省内不得人心?根本原因是青岛的发展并没惠及周边城市。青岛是山东青岛,然后才是中国青岛,青岛只有融入山东,才能成为中国青岛,如果想跳过山东,中国青岛必然是镜花水月!

4、济南和青岛都市圈

青岛目前纵向沿海发展,东南-西北跨度达一百多公里,更想把日照纳入青岛都市圈。我对此不以为然,过了日照就是江苏,这样扩张毫无意义,青岛正确的方向是向西,与潍坊合体,而济南与淄博合体,最终形成济南-淄博-潍坊-青岛这样一个深入山东内陆的带状城市群,这是最能带动山东发展的主轴。而日照应该放给临沂都市圈,作为鲁南经济带的出海口。

青岛、潍坊合体的另一个因素是,未来如果渤海跨海隧道开通,南向通道必然是从蓬莱经莱阳、莱西、胶州南下与长三角连接,所以青岛向西更有前途。

总之,济南、青岛合则两利,斗则两败,放下成见、携手合作、交错定位、优势互补,才能托起山东崛起的希望。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taishizx.com/ytfz/14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