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
首页
烟台简介
烟台地点
烟台市场
烟台要闻
烟台发展
烟台天气
烟台旅游
烟台信息

烟台街机关大院纪事往报社送稿件

采写丨邹本广

来源丨烟台晚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往报社投稿一般都是通过邮局寄送,周转时间长。比如牟平县最东端的姜格庄公社投稿,要经过姜格庄邮局、牟平县城邮局层层分拣转投,等到报社编辑印刷,再通过邮局投递,读者见到报纸,前后得五六天时间。有的稿件因赶不上时效而被报社编辑放弃,吃苦劳神写出的稿就白费了,算是出了一顿瞎汉子力。新闻向来都讲一个“快”字,要想让稿件快见报,特别是“三夏”、“三秋”和减灾防灾一些时效强的消息性稿件,只能骑着自行车,往报社送稿件。

  骑着自行车给报社送稿,一天往返多华里。

  往报社送稿件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来回二百多华里跑一天,不能白跑。先要按照宣传口径和当前形势及报社的用稿提示,头天晚上把稿子抄写清楚,送给公社党委分管的负责人审查一遍,并在稿纸的右上角空白处盖上公社党委或管委的印章,稿子就算准备好了。那时候有规定,写公社党委的稿子由党委书记审批,写公社部门的或企事业单位、学校、拥军爱民方面的由分管的政工书记审批,写生产大队或个人的由宣传委员审批。

  除了准备好稿子,还要仔细检查自行车,特别是不能自行车轮胎出毛病,一旦爆胎了,或是漏气了,在半道上就抓瞎了,干焦急没办法。那时候除了县城或公社驻地,在沿路村庄很少有修自行车的。再就是准备吃喝。一般情况是头天晚饭时多买两个馒头,一块咸萝卜;在武装部借一个军用水壶灌满水; 兜里还要装三五块钱,一斤粮票。

  一般情况下早上五点就开始赶路,连续五个小时也就是在上午十点左右要赶到报社,到十一点半报社下班前离开报社,再接着往回返。夏天流汗,冬天挨冻顶风那些艰苦不必细说,一天骑自行车来回跑二百多里路也不算什么,比在生产队推小车要轻快得多。最关键的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最晚也要在上午十一点以前与编辑能见上面。特别是春种、夏管、秋收农业生产方面的稿子,能不能用,是第二天或第三天见报,当场基本上有安排.编辑的态度诚恳、朴实、认真,不能用的稿子也说明原因,让你心悦诚服。

  记得有一次是刚开春刮着大风,上坡推着自行车都很吃力,平道上使劲蹬也顶不动,一直跑不起来。赶到报社已经十一点了,到农业组见到一位编辑好像是姓丛(音)。他很理解我跑远路送稿子的艰苦,等把稿子看完了,提出了一些删改意见后,一看表已过了十一点半,我赶紧起身要走。他不肯让我这么离开报社,非要领我到他家吃了午饭再走,并说不是为了吃饭,是想趁吃饭的时间,多交流一下写稿应掌握的要点。

  还记得他的家好像是在西南河附近,他做的饭是过水挂面,用的是大号带蓝杠的瓷碗,盛的面都冒尖了。吃到一半,碗下还卧着两个鸡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里一阵发热。那年代所有食品都是凭票定量供应,我吃的可能是他全家一顿饭的定量。在他做饭和吃饭期间,对我讲的都是从一个编辑角度怎样能看上被采用的稿子,从主题到副题,从中心到结尾。他讲的投稿要领和注意的问题,直到现在写稿时仍管用。可惜的是后来我改了行,与这位编辑再没见面。

  新闻报道是为推动各项工作鼓与呼的,不能为了发稿而写稿。

  往报社送稿,也是被“逼”出来的。那时候各级党委都很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公社党委分管的政工书记老是盯着报道组上了几篇稿;县委报道组每月都开一次专门会议,每次都以地级以上报刊电台出稿数量说事;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全县各部门参加的新闻报道表彰大会,由公社政工书记带队,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公社、大队的通讯员全部到会。得奖的单位或个人,由县委书记、宣传部长亲自颁奖。还有当时烟台报社的《学习与参考》(参考资料、资料荟萃),也就是现在的《阅读文摘》,封面上都有“供通讯员学习参考”字样,并在最后一页,也就是封底上,半年登载一次全地区各县来(投)稿、见报数。并把来稿数,出稿的头题(版),一般稿的数量分类公布。也就是说,一年出了几篇稿,从报社到县再到公社,谁都清楚。如果老是拿不到头几名,得不到奖,连续三年上不去,这碗饭就不用吃了。

  所以一旦抓到一个有新闻价值的报道钱索,就一宿不睡觉也要赶写出来。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农时类稿件,可能晚一天就不能见报了。因为报纸不会连续刊登同样内容的稿子,而且你写的稿件内容别人可能也在写,这就需要抢时间。如果投在邮局,时间肯定是来不及,所以只得一天来回跑二百多里送往报社了。这并不是说,写出稿子往报社跑一趟就能见报。如果是内容过时,或是报纸已报过了类似的稿子,你就是住在报社也没任何作用。最上火的是,稿子已编好了就等着见报时,有的都准备打清样了,国家、省、地突然有需要立即见报的重大活动、最新指示,新华社发布重要新闻,时效性强的消息类的稿子就眼巴巴地被挤掉了。最不走运的是,我写过一篇抗旱保苗的稿子,报社也急需这样的内容,答应了可采用,结果过了一天,下了一场雨。不用说稿子是泡汤了。报社也把报道重点由抗旱保苗转向了抓好雨后有利时机搞好田间管理。但遇上了这茬口,也不能忧天怨人,因为新闻报道是为推动各项工作鼓与呼的,不能为了发稿而写稿。说到最后,主要是那个年代没有电脑。如果像现在这样,用电子邮箱发稿,在键盘上敲一敲再点一下,分秒之间就搞定了,哪里还用为一篇稿子跑二百里路往报社送呢。

图为17日烟台晚报《烟台街》报样

责编:徐小涵

校对:刘雨鑫

审校:tota

烟台晚报







































调理宫寒痛经月经不调胡老师教你怎么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要讲原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taishizx.com/ytjj/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