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推动芝罘老城区实现绿色发展
芝罘老城区主要是指芝罘区南山以北、金沟寨以西、发电厂以东,这一面积约14平方公里、东西狭长的带状区域,是烟台市的老城区,也是烟台市中心区芝罘区的中心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这在多年来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环保生态工作的高度重视。建议还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中央的这一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城市规划建设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烟台的城市建设取得骄人的成绩,市民的居住环境、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整体面貌都有很大的改观,烟台市也因此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十佳魅力城市”、“联合国最佳宜居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一系列荣誉和称号。总的发展情况是好的,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应当看到,用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来衡量,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够绿色、不够环保的问题。主要是芝罘老城区居住人口密度过大,城市功能过分集中,由此造成缺少绿色、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市民休闲空间狭窄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控制芝罘老城区人口密度,提升城市化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建议:“十三五”期间,要把逐步减小芝罘老城区人口密度,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这样做,既适应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又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既有利于提高市区居民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加快实现五区融合,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重新确定芝罘老城区的功能定位
芝罘区曾经承载着烟台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随着我市行政中心的东移和生产企业的外迁,芝罘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现象有所改变,但是区域功能仍需要在科学研究基础上重新定位。只有搞准定位,明确应当发展什么,摒弃什么,在规划布局调整上才不致陷于盲目性。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区域特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服务领域的高增值化,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尤其要加快现代三产如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的培育和发展力度,为老城区注入新的活力。要按照新的城区发展布局,加快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搬迁进度。特别是万华和港务局西迁要加快推进,为芝罘区腾出发展空间。这两个大企业的搬迁不仅能够减少芝罘区城市中心区的人口数量,而且能够大大减轻企业物流带来的市区交通和环境压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快我市空港、海港、保税港和大季家火车站这“三港一站”的融合,形成新的、高效的物流功能区。芝罘老城区作为中心区,要重视发挥老城区的文化功能。烟台的历史在国内有三个主要的亮点:一是史前文明,二是开埠历史,三是红色文化。芝罘区是烟台的根基,烟台主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都座落在芝罘区,包括位于白石村的年前新石器时期人类遗址。这是我市在国内城市中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要最大限度地保留这些资源,通过保护、挖掘、整理,使烟台优秀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将烟台建设成具有国内甚至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城市。高密度开发对历史和文化带来的破坏在国内大部分城市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了留住历史和文化,将新城市建在老城区以外,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罗马、苏州是国内外典型的代表,其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研究制定有效控制老城区人口的政策措施
纵观这几年老城区的改造,总的来看不是人口密度减小了,而是密度加大了。老城区改造的结果,除了原居民要回迁,同时又增加了大量外来居民。这样,使本来就拥挤的城市更拥挤,本来就存在的交通、生态和环境问题更突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老城区居民不愿外迁,而不愿外迁的原因,一是我们的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都在老城区,居民搬到外面不方便;二是我们在鼓励居民外迁方面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居民搬到外面吃亏。要针对上述问题,认真研究相应对策和办法。一要进一步搞好医疗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已经做了一些积极工作,如烟台二中高中部搬至高新区,烟台三中迁到南部新城,医院搬到莱山区等等。这些措施,必将促进城市功能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老城区居民外迁的积极性。二要研究制定鼓励老城区居民外迁的优惠政策。今年出台的对拆迁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办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希望有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
三、统筹考虑六区融合和发展
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城区居民到外面居住,从根本上讲,要靠把其他五区建设的更美、更舒宜、服务功能更完善。除了教育、医疗、商业等资源配置要合理,交通是不是便捷、小区是不是安全卫生、水电暖价格等是不是合理,这些都是影响居民外迁居住的重要因素。建议“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强五区的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建设,形成优美、宜居、便民的城区环境,吸引居民向新区移动。同时,要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的发展,以此带动五区融合、减轻老城区的交通压力,使老城区内外联通更加便捷。城市服务功能的延伸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大题目,既需要各区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市里的统筹运作。
四、充分发挥好规划建设部门的职能作用
要按照中央关于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重新审视原有的规划设计方案,对不尽合理的方面进行改进,有疏漏的方面进行补充完善。要充分考虑老城区居民的需求,适当增加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另外,要严格规划执法,坚决制止见缝插针,防止建设方面的随意性。老城区内不宜再建过多的高层居民楼建筑或大规模成片开发。要科学合理规划人口密度,西南河、胜利路、北大西街等重点区片规划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环境承受能力。(烟台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供稿)
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甘肃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