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裔第一人:即墨人王清福
王清福创造的第一●第一个非官派赴美的中国留学生●第一个从中国山东来到美国留学的人●第一批获得美国国籍的中国人●第一个创造了“ChineseAmerican”“美籍华人”词汇的人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国选民协会●创办美东地区第一家中文报纸《美华新报》●创办芝加哥第一家中文报纸《华洋新报》●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作证的中国人
一缘起
2009年为了纪念亨利·哈德逊1609年率船队驶入纽约港探险的历史性航行,纽约市博物馆选出纽约市诞生400年以来,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或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400位名人。并编撰出版《纽约400名人录》一书。列入400名人录的著名人士:前总统罗斯福及夫人、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肯尼迪、作家爱伦·坡、传媒大亨默多克等人。 被收入在《纽约400名人录》的华裔精英共有五位,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华裔报人和民权领袖即墨人王清福,被誉为美籍华裔第一人、华裔“马丁·路德·金”,此外还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物理学家吴健雄、建筑师贝聿铭、建筑师林璎。
二祖籍考证
王清福的玄孙是王凡。王凡先生多年来积极致力于寻根问祖,一心想回祖籍拜谒先祖。2015年8月8日曾致电即墨市谱牒研究会,希望帮助其寻找祖源。据即墨谱牒研究会王成先反复考证,终于从馆藏的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东葛家夼村的《王氏族谱》中找到一位叫王方中的族人。东葛家夼村《王氏族谱》始修于清宣统三年(1908年),由十三世王中德撰修。谱序中记载,余始祖自云南迁居葛家夼,历年已久,故散处四方者甚多。据传东葛家夼王氏有三大支,长支居人修谱时不知王彦平(王清福)的大号,只好记载乳名“闰四”。
由此考证:王清福祖籍是山东即墨城西郑家庄人(今山东省即墨市环秀街道李家西城)。根据王凡提供的寻祖信息,查阅《即墨葛家夼王氏族谱》,从该谱的第十二世中找到“王方中”的名字,并有“方中,子闰四,配华氏,倭国女子,终未回”的记载。葛家夼,二支迁居德州,三支居郑家庄。郑家庄即今即墨市环秀街道李家西城村。 该《王氏族谱》记载: 十一世永纶配赵氏子一方中。 十二世方中妻亡,独葬郑家庄,以后与子迁居登州有子一闰四。 十三世闰四,配华氏,倭国女子,终未回。 这个“闰四”,与“王彦平清道光二十七年闰四月生”中的“闰四”相符,有可能是后人修谱时不知王彦平(王清福)的大号,只好记载乳名“闰四”。
由此考证:王清福祖籍是山东即墨城西郑家庄人(今山东省即墨市环秀街道李家西城)。 根据王凡提供的寻祖信息,查阅《即墨葛家夼王氏族谱》,从该谱的第十二世中找到“王方中”的名字,并有“方中,子闰四,配华氏,倭国女子,终未回”的记载。
三旅美经历
王清福出生于1847年,即清道光二十七年,王家在即墨属于膏粱富庶之家,其父王方中败家后携王清福流落到山东烟台。王清福在中国曾叫过王彦平、王缓祺;王清福是他第二次到美国后才启用的名字。在烟台,王氏父子被美国浸信会传教士Holmes夫妇收留。 Holmes夫人认为王清福聪明有潜质,亲自对他施予教化,教他学习英文。Holmes夫人曾在给她友人的信中说,她希望王清福将来能够到他的出生地即墨去传播耶稣福音。 王清福在Holmes夫人带领下越洋赴美。1867年,20岁的王清福抵达美国,他是清代早期的留美生。在美国王清福取了西文名字Charles查尔斯(CharlesWong)。有记载说在美国读书期间,“读书勤奋用功,成绩优异,老师十分喜悦和惊异,受到学校表彰。” 1868年,王清福到美国华府进入哥伦比亚学院预校就读,次年转往宾州路易斯堡学校。完成学业后,王清福耗时数月游走美国,考察社会制度、社团构建等状况,了解美国国情。 考察之后王清福回到中国。据记载1871年王清福先在上海海关得到一份翻译工作,之后去了镇江海关任职。 1871年8月31日,王清福与祖籍山东蓬莱的刘雨山结为夫妻,主婚人是在蓬莱的一位名叫Craw鄄ford的浸信会牧师。在另一位名为Hartwell牧师的相关记载中,刘雨山曾是蓬莱浸信会学校学生,毕业后留校执教。而后,王清福组建了反清组织,更将儿子取名“复生”,寓意为中国将于满清帝制覆亡后获得新生,结果被清政府悬红“一千五百两银子,要王清福的人头。”为此,王清福不得不四处流亡,以逃避缉捕,他的财物也损失贻尽。1872年末,王清福抛妻别子,亡命美国。 王清福二度赴美经过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他在一名日本水手的帮助下,乘日本货轮先逃到日本,得到美国驻日本横滨总领事萨巴德的协助,登上了前往旧金山的轮船。萨巴德在他的回忆录中还追忆说,清廷不知怎么查知王清福到了日本,还派人到日本去捉他。在横渡大洋的邮轮上,王清福发现有人贩子拐带了一批中国少女,欲贩卖到美国旧金山。轮船在码头靠泊后,王清福即与旧金山的有关当局联络,当局随即逮捕了人贩子,解救了那批少女。人贩子因此必欲置王清福于死地,出高价买凶行刺。 第二种说法:王清福先逃到了香港,躲在英国人的教会里,可后来身份暴露了,被教会里的人抓起来,准备将他移交清政府。幸运的是他最终设法脱身,继而辗转逃往美国。 1874年4月3日,王清福在密西根州宣誓归化为美国公民。
四主要活动
1.巡回美国大城市演讲 19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种族关系快速逆转。“白人至上”思潮卷土重来。反华团体迅速膨胀,反华集会和演说到处可见,西部甚至接连出现排华的暴动,东部的主流媒体亦被反华思潮感染,《纽约时报》从70年代中期开始连篇累牍地发表歧视华人的文章。 1876年,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到来,为了讨好劳工阶层并争取选票,民主党、共和党的政客们争相以“华人滚出美国”为竞选口号,争先恐后在各自全国大会上通过反华纲领。当时美国排华的言论,除了强调华人与美国白人在语言、文化、宗教、经济竞争方面存在相互排抵等因素外,还武断地认定华人素质低劣,不能同化,不可能被改造成好的美国公民。针对这种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无知指责和误导宣传,王清福在对泛滥于美国的庸俗社会进化论、白人种族优越论进行批驳的同时,特别注重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介绍和解释。 王清福奋笔疾书,为中英文报章杂志撰稿。他在文章中一再写道:在这基督教的国土,博爱和平等常常被挂在嘴上。在现实社会中华人被谋杀、抢劫、歧视和受害。他的批评并不是情绪宣泄式地一味指责,而是倾注着他的缜密分析和理性思考。 由于王清福已经归化为美国公民,因而可以以美国社会中平等一员的心态言论行事,用美国的民主口号去批判美国的种族主义。王清福在撰文和演讲之中强调:美国人应该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及其道德价值;西方基督教文明和中国儒教文明在教人与人为善的道德原则上,基本是相同的。基督教文化不应该有独霸心态,不应该排斥而应接纳其他文化。 王清福甚至这样呼吁:“我欢迎美国的基督教徒来信奉孔夫子。”如此可见,恰是在反对排华风潮争取在美华人权益的行动中,王清福成为最早向美国大众传播和解说中国文化的先驱。 在伏案疾书之余的大量时间里,王清福风尘仆仆,往来于美国中部、东部、西部各大城市巡回演讲。据统计,仅在1876一年中,王清福就作了80余场的演讲。 当时美国著名的《哈伯周刊》,曾这样描写演讲台上的王清福:“聪明、有教养的绅士,他很轻松,很有效地使用英语,而且能让听众听得津津有味。” 美国《纽约时报》曾这样报道王清福的演讲:“他给听众的印象是一个26岁左右的年轻人,彬彬有礼,营养良好。他的外观让人觉得他善于思考,且富有表现力。他的一举一动都十分优雅,有充分的自信,而且自始至终显得从容不迫,言行举止完美得体,好像已是一位早已成名的社会名流。” 2.赴加拿大演讲 加拿大安大略-省京士顿(Kingston)《不列颠辉格党》(BritishWhig)报刊记载,王清福曾分别于1875年11月和1879年11月两次到京士顿讲演。介绍中国宗教和西方宗教的相同点,消除中西文化之间的误解,消除白人对华裔的歧视。 纽约时报曾报道王清福在加拿大活动。《纽约时报》1887年10月16日一篇报道,曾记述了王清福在加拿大的活动。报道说,1887年10月王清福从美国过境到加拿大,竟然被加拿大边境官员强征50元人头税。加拿大1885年通过华裔移民法,规定华裔移民要缴纳50元人头税。可王清福并非移民加拿大而且他是美国人,因此愤怒至极。他的强烈抗议引起美国媒体 3.创办中文报纸《美华新报》、《华洋新报》 1883《美华新报》第一版的第一页,这是最早使用“美华”一词的出版物。为反抗1882年颁布的排华法令,王清福故意使用该称谓来标榜在美华人的身份,以反抗排华情绪。王清福在纽约创办华人报纸所在的旧址—曼哈顿东百老汇街591号。令人遗憾的是《美华新报》只办了不到一年,便因财力不足而关闭了。但王清福继续为美国英文报刊撰稿,客观地向读者介绍在美华人的生活境况,以改善华人在一般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1893年,王清福在芝加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纸《华洋新报》并任主编,其英文名称仍沿用TheChi鄄neseAmerican。图为该报创刊号头版。上面刊登了一张有趣的图片: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利爪死死握住了美国鹰,而这只美国鹰口里衔着的是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TheGearyAct)。 4.支持孙中山民主革命 据记载:王清福曾与孙中山先生有过交往。他曾写信给英国媒体,感谢报道孙中山先生被软禁的消息,使得英国政府最终被迫低头。王清福还致信孙中山,愿同他一道反清建立革命组织。有资料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王清福离开美国取道香港到中国内地,与山东的家人团聚,不幸在威海因心脏衰竭猝然离世。
五历史功绩
王清福是十九世纪美国华裔斗士,他以天下为己任,有骨气,勇气,义气,豪气,是典型山东硬汉。他见证美国对华裔的排斥、奋力进行反抗;他纠正西人对美华裔的偏见;揭露某些西方人士假民主和隐性种族歧视的真相,为在美华人争取民权。他以身作则推动改善华埠(唐人街)chinatown形象,发行报纸和发表演讲,推介中国文化传统,争取华人入籍权,鼓励华人入籍争取权益尊严,并与主流社会打成一片。他创立第一个华人选民团体和民权团体,并创下新名词“美籍华裔”沿用至今。王清福不愧是华人的马丁·路德·金;19世纪美国华裔民权运动先驱。
王清福的历史功绩吸引了美国作家苏思纲(ScottD.Seligman)的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