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3日第47期
永远的老男孩——刀郎
文、贾绪康
周末,窗外寒风凛冽,妻子在沙发上研究她的药学专业,我则来到私人境地——书房,忘我汲取精神养分。照例打开音响,任由刀郎的歌曲循环播放。泡上一壶花茶与妻对饮,现在她已经被我成功同化,逐渐接纳甚至喜欢刀郎的歌曲了。
对于刀郎,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忠实粉丝。从他年以单曲《年的第一场雪》火遍大江南北后,一直到现在,整整12年一个轮回,对他的独爱有加从未改变。身边的亲朋好友大部分都不理解,因为刀郎的歌迷大都是中年以及以上的朋友,而当时的我才17岁,竟然对他的曲风如此痴迷。
刀郎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独具沧桑的沙哑嗓音,浑厚纯净接地气,富有来自西北大漠特有的气质,这也是他唱歌最大的优势。十几年前,刀郎凭借《年的第一场雪》正式出道。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这首歌从新疆传唱到了全国各地,正版专辑销量达到多万张,盗版发行多万张,创造了音乐圈的神话。第二年,凭借《冲动的惩罚》,他一举拿下了全国“金唱片”奖;还在全国开巡回演唱会,那段时间刀郎的歌真是唱遍了大街小巷,说他是一夜成名,也不过分。
刀郎风靡全国的那一年,我正在上高二。为了能尽快听到他的正版专辑,我从生活费中省出一部分钱,利用休息时间翻过几条街将他所有的音乐作品买来听,宿舍里、去食堂的路上、车上,耳机里播放的全是刀郎的歌曲。后来发展到在我最头疼的数学课上,以高高的书山做掩体,将头埋在其中偷听录音机,听着听着竟然忘乎所以跟着哼唱起来,因为刀郎的歌曲音域比较高,所以我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被没收作案工具,人也被请进办公室喝茶了。
步入大学特别是工作以后,终于可以任性听刀郎了。一直到现在,手机铃声绝大所数都是选自刀郎的歌曲。休闲之余,和朋友们去KTV唱歌,还没等我去点歌,朋友们便大喊道:给小贾点刀郎!这是他的最爱!!哈哈!!!离开故乡在异地发展、定居,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读书和听刀郎是我最好的陪伴与享受。静下来想,我之所以如此钟爱刀郎,除了他特有的嗓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成长之路和做人之道。
刀郎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刀郎从九十年代初就离开家乡到外地独自闯荡,历经海南、四川、西藏等地,先后成立几个小型乐队,在其中任键盘手。后来在海南酒吧驻唱时,认识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妻子小朱,后来跟随她来到新疆,这个让他灵感迸发的宝地、施展才华的舞台。经过初期的积累,刀郎于年发布了人生第一张专辑,但销量非常不好,只卖了多张,这让刀郎有些失望,不禁产生挫败感。这时,妻子小朱不离不弃、暖语鼓励,于是刀郎努力深入民间、挖掘优秀素材、进行创新加工,坚定的信念终于让他获得了成功。
对于自己的一夜爆红,刀郎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反而非常冷静,远离是非功利,拒绝高薪邀请,继续追寻梦想,坚持做原生态音乐,享受其中,快乐无限。刀郎在走红以后,突然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对此众生说法纷纭,有人叹息说刀郎的走红是昙花一现,有人心怀不正讽刺他的歌只有农民才喜欢唱,也有人对此乐此不疲进行猜测。但低调的刀郎全然没有理会这些外界说法,一心追求更好的专业音乐,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敬佩,低调、专注、执着,这不正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应有的素质吗?!
我突然明白了,自己骨子里最喜欢的是“刀郎精神”!
个人简历:
贾绪康,职业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幼教杂志》、《中国教育报》、《烟台日报》、《教学研究》、《今日莱州》、《胶东文学》、《烟台散文》、《大众休闲文化》等刊物发表文章90余篇;年3月,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的问题小孩》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自媒体平台“人民网”、“大众网”、“中幼网”、“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山东学前教育网”、“科学启智”、“好老师”、“胶东文化圈”、“胶东文艺”、“烟台散文”、“烟台漫步”、“今日头条”等治白癜风的医院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