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足音铿锵。今年,是我市“决胜十三五、再造新莱阳”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全市的“重点工作突破年”。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结构转调、全民创业、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保持了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即日起,《今日莱阳》特开辟专栏,回顾一年来莱阳的可喜变化……1—10月份,全市公共财政收入13.66亿元,增长13.2%;1—9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增长10.6%;实际使用外资3.58亿元,增长14.6%。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增长10.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元、元,分别增长8.3%、8.8%……
这样一组数字,生动地展示着我市今年发展的轨迹,为下一个阶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得到快速推进
年初,我市提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并具体实施加快建设“一河四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工程项目,在城乡面貌、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正逐渐实现城市扩容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五龙河流域周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五龙河滨河产业带产业发展主动脉逐渐被打通。1—10月份,五龙河东侧滨河道路主道面沥青已铺设完毕;蚬河东侧景观绿化项目基本完工;中水回用工程6月16日投入使用;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目前土建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施工图设计基本完成;八闽春游乐园于7月9日投入试运行。随着公共服务项目和路网建设项目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东部新区的承载力得到提升。1—10月份,龙大工业能源工程项目已于6月底完工投产;鸿福莱颐养中心项目部分建筑已封顶。食品园污水处理厂已于10月份完工运行;文昌小学项目正在进行教学楼三层施工。西部新区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双河抱城”框架全面拉开。1—10月份,白龙河综合整治项目龙门路桥南段已基本完工;白龙路小学项目主体已完成;健康小镇项目中,医院迁建项目、德怡老年公寓项目和国际汽车商贸中心项目部分主体已完工,正在紧张建设中。在南部新区建设上,1—10月份,小荆河危桥改造已完成可研报告和施工图审查工作;冯家疃旧村改造项目商业综合体部分已于6月份开工建设;中古城旧村改造项目于3月份复工建设;和平名苑项目于9月底全面展开施工。丁字湾滨海新区基础设施配套逐渐完善,1—10月份,已完成金龙路建设工程和蓝海香湾区内道路、绿化各类管线等市政配套设施等道路工程。
白龙河综合整治项目
提升居住环境、方便居民出行等社会民生工程,展示着一座城市的面孔,诠释着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细微表情。今年,我市深入推进城乡统筹,通过抓好大寺街片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工程打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全力推进G城区段改线等项目建设完善城乡路网。1—10月份,G烟上线东段大中修和清水河大桥改建、S蓬水线大修和S、S、S、S绿化提升及S小莱线安全生命防护等项目均已完工;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高标准完成8项道路建设、桥梁和广场改造工程,17项市政路域整治、绿化亮化和环卫建设工程,18项给排水、污水处理工程,14项供热供气工程。
国道烟上线莱阳段改建工程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今年,我市通过深入开展大绿化行动、启动光大环保能源项目、进行农厕改造、强化“河长制”管理等工程项目,大大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营造出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1—10月份,全市高标准完成国省道、县乡路两侧和“一河”沿岸等重点区域绿化,抓好荒山、荒坡植树造林活动,完成造林1.2万亩;多个村庄开展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改厕完成数量列烟台各县市区第三位;已关闭养殖场10户,确保沐浴水库饮用水源地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
产业转型速度加快,促进提档升级
今年,我市围绕“更加突出农业立市”、“更加突出工业强市”和“更加突出服务业兴市”三大目标,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四大产业集群培育和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顺应工业转型升级和消费结构优化的新趋势,形成了“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合力推进”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新局面,以更高质量推进产业转型、提档升级。
农业立市,不仅要把农业产业做大,还要做强、做精、做优。今年,我市以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为方向,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农民合作社、农户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链条、拓展市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鲁花生物科技二期项目
工业强市,就要用创新打开产业转型的推进器。我市坚持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并举,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四大产业集群培育,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打造绿色食品一个千亿级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发展质量效益。1—10月份,龙大肉食调理食品项目正在进行工艺设计变更;鲁花生物科技二期项目已完工;春雪退城进园项目正在进行工程施工;舒驰新能源客车项目已完成一期产能扩产,截至9月底实际生产新能源客车台,销售台,实现销售收入10.14亿元;盛华OLED项目设备正在调试运行;盛华科技创业园项目办公楼已完成主体框架建设;福诺3D打印项目正在进行土地招拍挂、签订合同和图纸设计工作;鲁亿通智能电气研发中心项目已完工。
盛华科技
在突出服务业兴市上,我市顺应工业转型升级和消费结构优化的新趋势,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1-10月份,市级电商服务中心已完成注册,全市建成镇级电商服务中心15个,新增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65个,建成京东·智惠三农服务站个;已引进1家证券公司、6家保险机构,新筹建地方新型金融组织1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培育后备企业13家。
发展动力源源不断,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1—10月份,我市推荐1人参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柔性引进国家“千人计划”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人,地市级高层次人才1人。
完善创业载体建设,优化创业环境成为创新创业的一大重要手笔。今年,我市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就业援助等政策,持续放宽创业领域和准入条件,打造全民创业的政策洼地,不断激发全民创业活力。1-10月份,全市共办理注册登记件,其中企业注册登记件,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件。人们感叹,“当老板越来越容易了”,这种感叹也折射出优化创业环境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这种便捷与高效的背后,乃是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大刀阔斧的改革。今年,我市对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做进一步清理规范,研究拟订了取消和调整的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共涉及14个部门39项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取消行政权力24项,调整权力类别15项。
加快民生改善,推进和谐发展
民生连着发展、连着公平,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动消费又增加投资,是推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年初,我市公布了年20件为民服务实事,集中在改善交通出行、解决群众就学就业问题和推进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建设等方面,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难点问题,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推进中。
除了让市民的幸福感更强,还要让市民觉得更安全。近年来,“盗抢骗”犯罪愈发成为损害市民切身利益的主要案件。今年,我市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震慑各类多发性违法犯罪活动,有力保障了全市治安稳定。1-10月份,全市“八类”案件破案率达到95.5%,“十类”民生案件破案数量同比提升14.5%,全市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0.9%,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