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济南是山东的省会,但是在近代之前,济南的商业主要以服务本地为主,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并不大,济南真正崛起于20世纪初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落成之后,这两条铁路的开通预示了济南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平庸的城市。
济南在清朝,山东的商业贸易主要集中于临清、聊城、济宁这些京杭运河的沿线城市,当年的临清和济宁商业非常繁荣,在全国都是大名鼎鼎。
但是到了清朝中后期,山东境内的京杭运河问题多多,原来漕运的货物,逐渐都改为海运,于是,运河逐渐变得冷清,济宁等城市也变得萧条起来,与此相对应的,胶州湾、烟台等沿海地区逐渐兴起,特别是在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烟台开埠,成为山东最大的港口,这一时期,烟台作为龙头,小清河、黄河和内地公路源源不断地将货物运到烟台,再转运到全国各地,烟台成了山东的商业中心,而内陆城市的商业受到很大压制。
京杭大运河20世纪初,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几乎同时落成,再一次改变了山东的经济格局,青岛成为新的龙头,而胶济铁路成为经济中枢,胶济铁路沿线的潍坊、淄博、济南迅速发展成为商贸重镇,而烟台的地位则有所下降。
青岛济南由于拥有胶济、津浦两条铁路,又是山东首府,于是顺理成章地开埠通商,从此济南进入到黄金发展时期,年,济南拥有外国洋行14家,到年已经发展到30多家,比较著名的有日本的三井洋行,德国的礼和洋行、美最时洋行,英国的太古洋行,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等。
近代济南到年,济南的大小商号已达多家,人口也已经达到40万,与同时期其他城市比较,蚌埠当时拥有人口11万,徐州拥有18万。到年时,济南拥有人口59万,在中国所有重要城市中排名第15位,同一时期,青岛拥有人口76万,在中国所有重要城市中排名第8位。
济南但是济南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阻碍。首先,是军阀混战,开始是直奉战争,后来是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的中原大战,津浦铁路经常受到战乱影响而无法通车,即使通车,火车的运力也大打折扣。津浦铁路的里程数、串联的城市数远远大于胶济铁路,但是即使是在30年代最好的年份,津浦线的货运量也低于胶济线,在战乱年代货运量更是只有胶济线的几分之一,形象地说,济南原来可以两条腿走路,实际经常只剩下一条腿。
津浦铁路济南站另外,济南附近的淄博和泰安也都有火车站,可以起到货物集散的作用,因此济南没能发展成为安徽蚌埠那样的大型货物集散中心。
蚌埠第三,济南东边的淄博和潍坊,南边的枣庄在近代都是有名的产煤区,而济南偏偏没有煤矿,这在工业化的早期也是一个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