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
首页
烟台简介
烟台地点
烟台市场
烟台要闻
烟台发展
烟台天气
烟台旅游
烟台信息

绒绣剪纸庙鼓咯鞭你不可不知的芝

烟台市芝罘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因其北部的中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芝罘岛而得名,世界权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标称烟台为“CHEFOO”。

“芝”即灵芝。芝罘岛的形状,恰似一株巨大的灵芝;“罘”即屏障。芝罘岛横卧在黄海之中,似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身后的沃土。也就是说这个岛有“灵芝”一样的形状,有“罘”一样的作用,因此称之为“芝罘岛”。美丽而悠久的芝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1、芝罘绒绣:

绒绣源于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烟台开埠后传入境内。烟台绒绣在吸收西方技艺的同时,又融入东方艺术元素,使之更加瑰丽多彩,被国内外用户视为名贵佳品。烟台绒绣是用各种彩色毛线将图案绣制在一种特制的网眼布上,以规整板挺、针法多变、色彩绚丽、绣工精致、形象逼真、层次明晰、立体感强、风格高雅而闻名。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东海日出》和毛主席纪念堂的《祖国大地》两幅巨型壁挂绒绣,是烟台绒绣的代表作。

2、胶东剪纸:

杜甫有诗云:“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胶东剪纸的特点是画面紧凑,线条挺拔流畅。“百般变化剪出来”,胶东剪纸从样式上可分为单色剪纸、勾绘染色剪纸、拼色剪纸、衬色剪纸等几种类型。胶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所独有的审美情趣,那惟妙惟肖的构图,若断若连的线条,往往能叫人感受到一种清雅的韵味。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胶东剪纸逐渐走出山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许多民间剪纸艺人也被邀请到国外进行表演。

3、芝罘咯鞭:

在《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一书里,芝罘咯鞭与海阳大秧歌、只楚庙鼓等一起被归到了“传统舞蹈”之列。在芝罘岛大疃村,其独有的、已经被列为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芝罘咯鞭”远近闻名。之所以闻名,一是芝罘咯鞭传唱时间长,它已经被当地人传唱了多年;另外它的唱词传神,寥寥个字就可以勾勒出经典的赤壁之战。然而,在芝罘咯鞭发展演变的多年间,既保留了原生态的表演程式,也融入了当地海岛文化的元素,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舞蹈宝贵财富,值得珍惜并传承下去。

4、只楚庙鼓

在只楚南上坊存有8面大鼓,有多年的历史。这8面百年大鼓,还有一段故事。相传,南上坊村东山上有座“龙母庙”。每逢天旱,村民便到庙前求雨。还别说,一求就灵,准下雨。所以,这一带的村民对“龙母”十分崇敬。在龙母庙前打的鼓,便被称为“庙鼓”。每年的正月初九,南上坊村的村民就一路打着庙鼓,浩浩荡荡抬着“龙母”塑像到毓璜顶赶庙会,场面十分热闹。这一风俗坚持了好多年,南上坊村的庙鼓表演也就成了毓璜顶庙会的保留节目之一。

5、丹桂小吃:

丹桂二字寄托了老烟台人的小吃记忆。丹桂街始建于年(清道光三十年),因街西首丹桂戏院得名。这里地方名吃、风味小吃,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集中了老烟台大部分的餐饮、茶楼、戏院,是当地繁盛的商业街区。为了再现丹桂街昔日的辉煌,经多方筹划丹桂小吃城年开业。丹桂小吃城是一个既能品味小吃,又能领略当地文化的地方,坐落在天天渔港一楼,一层是烟台本地美食,二层是世界各地的美味特产。

6、正月十三海神娘娘生日大型祭祀渔民文化节:

正月十三祭祀海神娘娘,已成为渔家文化典型代表,这一活动不仅是渔民的一种祭祀活动,更是渔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渔家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祭海”已经不是一种迷信的祭祀,而是一种承载着浓郁渔家文化的特有民俗,预祝风调雨顺、人舟平安、鱼虾满仓、满载而归。这些民情风俗在芝罘岛已相传多年,成为芝罘岛特有的“渔民文化节”。

别光看,

赶紧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taishizx.com/ytxx/10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