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四臂观音铜鎏金坐像
烟台市博物馆所藏的清四臂观音铜鎏金坐像,高17厘米,底长10厘米,底宽7.5厘米。
四臂观音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之一,是雪域西藏的守护神,为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三族姓尊”,三尊分别代表大悲、大智、大力。其四臂造型代表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亦代表了息、增、怀、诛四种佛行,是密乘行者修心的法门。
此尊观音高髻束发,头戴五叶宝冠,耳垂圆珰,余发垂肩,耳际宝缯飞扬。面相圆润,神态安祥,宁静含笑,以慈悲慧眼俯视众生。主臂双手于胸前合十,后臂双手上举持物。上身双肩搭帔帛,飘带绕臂,胸前装饰有华美的璎珞,手臂佩臂钏。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帔帛及裙子皆用写实手法表现,线条流畅,有若织物。观音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莲座为双层式,上缘饰有连珠纹,莲花瓣饱满而有力,莲瓣瓣端微微上翘,刻画精细入微。像身比例舒适,宽肩细腰,腰部挺拔而有动感。
调整
自己
清释迦牟尼铜鎏金坐像
烟台市博物馆所藏的清代释迦牟尼铜鎏金坐像,高24厘米,底长16.4厘米,底宽10.8厘米。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释迦族人,佛教创始人,成佛后尊为佛陀,意为彻悟宇宙,人生真相者,民间信徒也称呼为佛祖。此尊造像表现的正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证悟得道时的形象。面相庄严饱满,发髻高耸,顶结宝珠。修眉细目,双目低垂,直鼻细挺,口微张,唇角含笑,以慧眼凝视众生。大耳垂肩,耳际处饰有耳铛,具有尼泊尔造像艺术特点,身着袒右式袈裟,所着袈裟薄衣贴体,装饰精细,四肢丰满圆润,宽肩窄腰,右手施触地印,左手施禅定印,双腿结跏趺盘坐宝座之上,下身衣摆呈扇形放射状铺散于两腿之间。佛造像背后精细繁琐的佛光,更体现了本尊造像的高等规格,佛背光下呈四方高台,座前方两只雄狮一左一右站立,塔座中间錾刻金刚杵纹。整尊造像精雕细刻,装饰华丽精美,造型生动,质感极强,所用铜质之精,鎏金之美望之俨然,即之亦温,为清代佛造像的上乘之作。
清释迦牟尼铜泥金坐像
烟台市博物馆所藏的清代释迦牟尼铜泥金坐像,高31厘米,底长12.8厘米,底宽7.7厘米。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者,原为北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的南方)的太子。自幼享受荣华富贵,却从未在优越的生活中获得喜乐,后因感于人们总为生老病死而感到困扰痛苦,从而萌发求道救世的意念,于29岁时离宫出家修行,并于35岁时彻悟人生真谛。成道以后,即四处传播佛法,不分贵贱种族、信仰,度化了无数信众。
此尊释迦摩尼像端庄肃穆,面容丰腴,慈心法相。阔面高髻,五官比例精准,细眉垂目,双唇微启,大耳垂肩,仪态安详沉静;身着袈裟,胸、肩坚实圆润,工艺细腻精美;肩、臂、腿、腹等处的衣纹处理繁复流畅、自然写实;上躯挺直,腰部收敛,全结跏趺端坐于半圆形仰莲台座之上,左手结禅定印,右手下垂结降魔印,通体泥金,整体造型生动传神,表现释迦佛陀觉悟成道的情景,为清代中原地区佛造像之精品。
订阅号
烟台市博物馆
服务号
烟博官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