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原文”,美女陈十一带你全景看烟台
“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潍县出了萝卜皮”。
作为中国人,你可以没吃过北京烤鸭,但是你不可能没吃过烟台的苹果。烟台苹果是山东名优特产之一,主产区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中心地带栖霞、福山、牟平、海阳、莱阳、莱西、齐山镇、龙口七夼村等地,品种多达多个,主要以红富士为主,青香蕉、红香蕉、金帅、国光等最负盛名,是烟台苹果的代表品种。
要想了解烟台苹果的历史,就要先了解一个美国人——倪维思,他是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年来华。年到登州传教,次年开办山东第一所女子学校,年到烟台传教,并开辟示范农场,引进美国苹果、梨、葡萄和梅等优质树种及栽培技术,并将美国树种与中国树种相嫁接,生产出香蕉苹果。年到临朐县赈灾,捐助救济银两。年卒于烟台。著有《中国和中国人》《差会工作方法》《神学总论》等书多部。这个人对烟台近代农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舶来的西洋水果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也曾纠结于吃苹果削不削皮,其实,古人也是有苹果的,只是口感上类似于果汁泡过的甘蔗渣。
烟台自古有苹果。明代以前叫作“奈”,明代以后称为“苹果”,不过那时的苹果口味实在不敢恭维,果肉绵,果汁少,所以又称绵苹果。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天津条约签订以后,烟台开埠,传教士和商行出现在烟台山一带。苹果就在这时伴随着列强的侵入漂洋过海来到烟台。
据史料记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毓璜顶东南(今北海宾馆栖霞市对面)的一片山坡上,出现了一座果园。果园的主人是来自美国的牧师倪维思。倪维思夫妇年自美国返回烟台时,这位爱好园艺的牧师从他的家乡纽约州带来了十几种西洋苹果树苗,开办了自己的“广兴果园”。这对美国夫妇是为了在异国他乡仍能尝到家乡的水果,还是遵从上帝的旨意造福人间,不得而知,但是,烟台乃至中国大地上从此开始了西洋苹果与本地苹果嫁接的历史却是不争的事实。
数年后,大约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倪维思夫妇带来的苹果苗结出了与本地苹果迥然不同的果实,这种苹果个儿大,皮儿薄,汁儿多,瓤儿脆,酸甜可口。于是,便不断有当地百姓通过各种途径取得西洋苹果的枝条,与当地的绵苹果嫁接,很快,在当时的芝罘西沙旺、南山一带便出现了蔚为壮观的苹果园。
二十世纪初,经常到烟台出售农副产品的福山县绍瑞口村的青年农民唐殿功,当他经过广兴果园,看到果园里那与众不同的苹果时,便产生了将洋苹果嫁接到自家果园的想法。一次,在经过果园时,他趁看园人不注意,便剪下几根枝条,回村后嫁接到自家的果园里,三年后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这便是后来闻名遐迩的烟台青香蕉苹果。唐殿功又将自家果园的枝条剪下送于乡亲们嫁接栽培。自此,青香蕉便在绍瑞口村一带繁衍开来,并一度成为烟台苹果的主打品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至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这段相对和平的时期,是烟台苹果的第一个鼎盛期。据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唐荃生、技师吴瑞之年撰写的《山东烟台青岛威海卫果树园艺调查报告》所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每逢农历三、八两日,各地果农将水果(主要是苹果)由产地人挑、畜驮运至烟台奇山所城内进行果品交易,当时,烟台街上收购果品的商行、货栈就有三十七家。烟台苹果在这里集中后,通过陆路运往省内各地,通过水路———这条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南下、北上,并经香港转销至菲律宾的吕宋等地。
中西合璧,走向世界
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把拥有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的“烟台苹果”、“莱阳梨”选入馆内,面向全中国、全世界进行展示、展览和展销。牟平绿箭苹果专业合作社凭借着烟台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查询追溯条码以及检验检测报告等凭证,获得“中国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特许经营商品”授权书,在世博会联合国馆进行销售。莱阳俊杰食品有限公司精选30万个、每个价值10多元钱的烟台苹果,送往德国馆,让欧洲人品尝到正宗的“烟台苹果”。烟台苹果握手拥抱世博会,意味着作为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的烟台苹果,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年,“烟台苹果”又上升为中国驰名商标,不仅仅是地域标志,而且是质量标志、信誉标志,还是一座城市的标志,这就决定了驰名商标所负载的烟台苹果,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无尽的财富价值,比企业品牌具有更高的品牌效益。在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比较中,其特征尤为明显。烟台苹果驰名商标不仅是烟台的、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