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突破,开新局
激活力,破难题
芝罘区以科技“小智慧”
搏产业“大动能”
争做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主力军
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实施“科技项目引领”计划,增强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围绕全区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医疗康养等重点产业,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技术等领域凝练核心技术,聚焦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项目指南,积极跟踪科技创新动态,推荐优秀创新项目申报科技计划。
★围绕新基建、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加快项目技术突破,积极参与“科技惠民”重大创新项目、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工程等科技专项,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年以来,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0项,争取项目资金多万元。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上透水结构体设计技术研究”项目,获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立项扶持资金万元。企业自筹1.4亿多元,打造集商业、办公、居住等为一体的海上生活空间。
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高压加氢压缩机”项目研发,成功申报年烟台市重大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项目。针对我国“卡脖子”技术,努力寻求技术革新之路,实现高压加氢压缩机国产化替代。
烟台三维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山体生态恢复专用复合喷播基质技术研究”项目研发,探索并应用到地质灾害治理、海岸建筑防腐等领域。项目获市创新竞技一等奖、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立项支持。
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
提升区域创新效能
大力推行“小微科技企业能力提升工程”,抓好走访调研和政策培训,扩大普惠性政策宣传覆盖面,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丰富拓展“自身造血”功能,全面汇聚发展新动能,全年为科技型企业争取上级奖补类资金多万元。
★构建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成长扶持、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
★鼓励小微企业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加强与“科信贷”“成果贷”工作联动,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促使小微企业做优做大,尽快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
★提档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尽快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形成“小升高、高上规”的梯次培育格局。
★目前,全区通过国家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家,有效期内高企达到家,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获得年省科学技术奖(产业突出贡献类)一等奖公示。
★区科技局将烟台旭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列为重点跟踪服务对象,帮助开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工作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研发费用补助政策。
★在科技政策的扶持下,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每年维持在7%以上,“基于姿态控制并融入互联网技术带智能除尘功能的一体化太阳能路灯”项目,获市创新竞技二等奖、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立项支持。
★先后获得“山东知名品牌”、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烟台市瞪羚企业等多个荣誉称号。
布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优势
结合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全区重大创新领域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
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等科技创新活动,加快研发创新、企业培育与成果转化,提升区域创新创业孵化能力,壮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支撑力量。
年以来,组织15家企业申报各类创新平台,2家企业获得省级创新平台认定,6家企业获得市级创新平台认定;获得省、市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60万元。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突破6万平方米,众创空间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
构建科技合作新格局
提升区域创新前沿阵地层级
对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收集成熟度高、与全区产业发展契合度高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及高端人才,利用新旧动能研究院等研发机构资源,结合企业需求举办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发布会),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半岛分会)暨烟台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促成区科技局与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匈牙利东欧华西有限公司、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签署中匈山东技术转移中心共建协议的盛事。
年以来,完成技术合同笔(次),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88亿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3项;1家企业通过年度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获得补助资金50万元。